独宠贵妃构乱安史

独宠贵妃构乱安史

歌舞升平的太平景象,逐渐使唐玄宗陶醉了,锐意进取的治国精神丧失殆尽。到天宝元年(742),玄宗已做了30年皇帝,逐渐奢侈淫秽,纵情声色,已不能如开元时期听取忠言直谏了。正直的韩休、张九龄相继罢相,奸诈的李林甫任中书令独秉大权。从这时起,邪恶势力在朝廷中开始占了上风。天宝十一年(752),李林甫病死,杨国忠做宰相,政治更加黑暗。玄宗由选贤治国到宠信奸臣,国家形势也自此由盛而衰。

李林甫,是唐宗室子弟,他的曾祖父是唐高祖李渊的叔伯兄弟。凭借血缘关系,李林甫当上了官。李林甫为人狡诈,善于投机钻营,加之熟悉朝廷的礼仪和为官之道,因而很快便爬上了吏部侍郎的高位。

多年来,李林甫苦心织就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他利用这套关系网加强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他勾结宦官及宫中妃嫔,让他们暗中观察皇帝的行动,因而李林甫做事多符合玄宗心意,深得玄宗的喜欢。

当时,玄宗宠爱武惠妃,也喜欢惠妃所生的儿子寿王,想立他为太子,以取代原来的太子。李林甫知道了这个情况,便托宦官给惠妃传话,说自己愿意尽力辅佐寿王。武惠妃听了非常感激,便暗中帮助他,怂恿玄宗提拔李林甫做宰相。

唐玄宗和宰相张九龄商量这件事。张九龄看不上李林甫的为人,便对唐玄宗说:“宰相的任用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如果任命李林甫这样的人,将来一定会祸国殃民。”玄宗不听张九龄的劝告,最后还是将李林甫任命为宰相。

李林甫知道张九龄曾经反对自己当宰相,十分痛恨他。但张九龄德高望重,深得玄宗倚重,李林甫也奈何他不得,只得对他客客气气,可暗地里一有机会就在玄宗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

玄宗一直有废立太子的心思,他召来宰相们商讨此事。张九龄出于公心,坚决反对,并表示若废太子,他不接受命令。玄宗听了很不高兴,李林甫老谋深算,当场并不表态,退朝后私下对宦官说:“废立太子是皇帝的家事,何必要问外人。”这话传到玄宗耳里,玄宗更加厌恶张九龄了。后来张九龄终于因为屡屡直谏而遭贬官,李林甫得以独掌大权。

从此,李林甫在朝廷就一手遮天了。谏官言事,须先告诉李林甫,而后上报皇帝。朝廷官员不附合他的,都遭到阴谋陷害。他杜绝言路,妒贤嫉能。他口头上说话好听,背地里专门害人,因此,人们说他是“口有蜜、腹有剑”。

以后,朝廷就越来越腐败了。

开元24年(736),玄宗因所宠爱的武惠妃死去,整日郁郁寡欢。有人说,寿王妃杨氏体态丰艳,绝世无双,他即令太监将其接进宫来侍酒。寿王妃聪明伶俐,通晓音律,擅长歌舞,又会逢迎。玄宗如获至宝,更加不理国事。

寿王李瑁(mao),是玄宗的儿子,武惠妃的亲生子。56岁的皇帝同22岁的儿媳的这种关系,显然悖(bei)于伦理,是一大丑闻。玄宗于是让寿王妃自请为女官,入居南宫,赐号太真,南宫改名为太真宫。玄宗夺了儿媳,又给儿子娶了个韦姓的姑娘做妃子,以示慰藉。

杨太真入得官来,恩宠与日俱增,不到一年,杨太真被册封为贵妃。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可这时并没有皇后,她就是实际上的皇后了。连她的家族都得到了封赏。

贵妃喜欢穿新衣服,专为她服务的织绣之工就达700人之多。贵妃乘马,权宦高力士亲为之执辔(pei)授鞍。贵妃生长在南方,喜欢吃鲜荔枝。荔枝容易烂,离枝四、五日则色味俱变。为了快速贡奉新鲜荔枝,玄宗下令特开辟了从岭南通往长安的数千里贡道,沿途设有驿站,备有快马。荔枝运至长安,色味不变。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氏兄妹飞黄腾达,贵妃的大姐封韩国夫人,二姐封虢(guo)国夫人,三姐封秦国夫人,堂兄杨国忠官至宰相,兼任四十余职,权倾天下。

玄宗乐不思治,日益昏聩。李林甫死后,杨国忠独揽朝权。他和李林甫一样,顺着玄宗的心思行事。玄宗喜欢征伐别国,他即发动征伐南诏的战争,被打得大败,战死20万人。一年大雨成灾,玄宗查问灾情,他叫人弄了一些大的粟穗给玄宗看,说雨虽大,收成却好,玄宗竟也相信。他不准下面报灾,扶风太守房琯(guan)报灾求救,他大怒,下令将其交司法机关惩罚。杨国忠做宰相时,整天发号施令,胡乱处理政事,选任官吏都在私下暗定。因此,唐朝的政治更加昏暗。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爱尚小说网【23xj.com】第一时间更新《中国历史名人之四》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