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三国谍踪【1 / 2】

侧帽如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尚小说网23x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封这几日颇为繁忙,第一个议题是刘禅的婚事,第二个是权利地接交,第三个是外来人员的安置。

随着魏吴石亭大战的结束,汉魏边境从未有如此地安静,一些不怎么看好魏国的人纷纷改投他国,当然也包括了一些被曹家所忌惮和打击的人。苏则老爷子本是汉简帝(也就是汉献帝)的侍中,后来换了老板他还是当侍中。

侍中本来是服侍皇帝的人员,但是因为内朝权利地膨胀,这个嘉官逐渐变得有了很大的权力。一如尚书、中书令这样的职务一样,尚书原本就是皇帝身边整理和管理图书的小官,而中书令原本就是相当于后世的首席秉笔太监(司马迁受刑后曾担任此职)。

曹丕应该是一个比较具有“创新精神”的皇帝,三省基本成形于他统治的时期。为了分薄相权,加强君权,相权就被“三权鼎立”了。侍中台这个本来管理皇帝日常起居的部门逐渐变得张牙舞爪,威权日重起来。

不过做侍中毕竟是近臣,对于皇帝至少应该客气点,但是这位苏老大人一直就很耿介,数次劝曹丕不要去打猎(皇帝打猎和后世XX皇帝下江南类,排场很大,人也很多,也不真打猎,旅游为主。有点像后世的还乡团,吃拿卡要抢,属于皇帝近臣赚灰色收入的一大进项,以进献皇帝为名抢吧,弟兄们给我上),皇帝不爽,一些同事也不爽(断财路)。所以皇帝把老头外放到并州去了,按照原来的历史他就该病死在任上,但是可惜历史发生改变,他被鲜卑人俘虏了。汉军解救了这群魏人还解救了他。

刘封很推崇他的风骨,请皇帝任命其为太中大夫,作为皇帝的参谋人员。刘禅和诸葛亮也没什么异议。

为了为新皇帝做好干部储备,刘封和诸葛亮从地方上调来了大批中青年干部,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开始提上议事日程。

同原来“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尴尬局面不同,现在楚汉集团根本就是人才济济。刘封写下的《举官吏表》上面居然列出了一千多位考绩优秀的官吏。

诸葛亮的举荐大多是民间没功名却很有能力的人。

虽然刘封理军,但是毕竟是摄政,所有的人事任命都要从他手里过,而绝大多数时候刘封没阻挠诸葛亮的决定。

“永昌守吕凯。”刘封看了看这位从边地来的官员,南中地区条件的确很艰苦,四十不到看上去比刘封苍老许多。

“我听说贵祖上乃是大秦相国吕不韦。”刘封随意地问道。

吕凯欠了欠身子说道:“大王说得不错,鄙祖的确是吕不韦。后来迁居不韦县,也就是现在的永昌。”

刘封说道:“孤常读书,秦有天下吕氏功劳不小,却因为些许嫌隙迁至蛮瘴荒地,始皇帝是忍人啊。”

吕凯说道:“能苟全性命于暴秦,我等已很幸运了。”

刘封心里一笑:“那还不是因为老吕是政哥儿的亲爹,换个人早被喀嚓了。”嘴巴上说起正事了:“南中诸族一直不太稳定,朱褒、高健这样的人还大有人在。对了,这个孟获听说也不怎么地道。”

“这个孟获是寮人(今彝族、白族等族的祖先)大巫师,在南中的百族中很有威望。而这个人野心嘛是有的,但是没什么才干。”吕凯说道。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