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慑“功臣”

震慑“功臣”

1.昙花一现的超级大炮

德军“多拉”大炮,口径达800毫米,装在特制的铁轨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天,作为大后方的巴黎春意盎然,人们呼吸着新鲜空气,开始了新的一天。尽管此时的法国仍然和德国进行着一场战争,但巴黎的市民们显得很安闲,因为战场距离这个美丽的首都还很远很远。突然,一声刺耳的尖啸划过长空,紧接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从塞纳河畔传来。街上的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爆炸惊得不知所措,短暂的迟疑之后,人们四处寻找着防空洞,街上炸开了锅。

美丽的塞纳河畔长眠着法国的民族英雄拿破仑,他的赫赫战功曾经为法国争得了统治欧洲大陆的荣誉,然而,此时此刻,巨大的爆炸声已经打破了拿破仑安睡之地的宁静,到底是什么武器这么厉害呢?

当天黄昏,法国的电台广播了这样一则消息:“敌人飞行员成功地从高空飞越法德边界,并攻击了巴黎。有多枚炸弹落地,造成多起伤亡……”可是,对于电台的说法,巴黎市民并不相信,因为他们既没有看到飞机,也没有听到飞机的轰鸣声,况且,在一战时期,飞机扔出来的炸弹一般不会产生如此强大的破坏力。

就在人们惊慌失措的时候,法国的特工在靠近法德边界的克雷彼发现了德国的一种远程大炮,并认定轰炸是从这里发起的。人们对这条消息仍然将信将疑。不过,如果巴黎市民有兴趣来参观一下这种神秘大炮,就不会对它轰击百公里以外目标的能力产生怀疑了,因为它的炮管有36米长,整个系统全重375吨,发射的时候,它的炮弹先射到4万米的高空,到达同温层,以1000米每秒的速度在同温层里飞行100公里,然后再降低高度进入对流层,最后击中目标,整个飞行过程和一枚弹道导弹差不多。它的理论最大射程是120公里,但在实际使用中,射程达到了131公里。德军轰击巴黎时的炮兵阵地,距离巴黎市区远达120公里。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巴黎大炮”。实践证明,在巴黎市区落下一枚炮弹,抵得上在前线落下成百上千枚,因为这些巨大的爆炸声会严重挫伤法国人民的斗志——连首都都不安全,还有哪里是安全的?

“巴黎大炮”的底座加装了专门设计的特殊的轮子,使其能够运用铁路系统快速移转阵地,这也让“巴黎大炮”成为列车炮的族系中能够第一个拥有超长程打击火力的一员。尽管“巴黎大炮”威风八面,但它无法挽救德国失败的命运。随着战场形势急转直下,为了防止“巴黎大炮”落入敌人手中,德军不但破坏了其设计图纸,而且将这三门大炮拖回工厂重新投入熔炉。如此一来,虽然“巴黎大炮”一鸣惊人,但却只是昙花一现,留给后人的只是几张黑白照片和无尽的想象。

2.制造巨炮,磨刀霍霍

鉴于“巴黎大炮”的杰出表现,德国在一战后又开始研究新的巨型火炮。

德国当时想制造巨炮,在战术上是有针对性的。从1928年开始,法德边境筑起了马其诺防线,全长390公里,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厚达3.5米,装甲炮塔厚达300毫米,可抗击两发直接命中的420毫米迫击炮弹。希特勒上台后,对马其诺防线心存芥蒂,于是命令德国军事部门重新设计巨炮,以待将来德法开战时攻击这条坚固的防线。

承当建造巨炮任务的厂商,仍然是“巴黎大炮”的缔造者克虏伯兵工厂。从1935年开始,经过7年的努力,又一种超级巨炮诞生了。它有着800毫米的口径,足以让一名士兵毫不费力地蹲在炮管里。为了纪念克虏伯兵工厂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克虏伯,希特勒给这种炮命名为“古斯塔夫”。而设计师穆拉为纪念自己的妻子,将巨炮命名为“多拉”。德国士兵们则喜欢叫它“大多拉”炮。

1942年春天,多拉大炮要进行试射。希特勒和几位高级将领,乘坐着火车专列兴致勃勃地赶到戒备森严的鲁根沃尔德靶场。中午的时候,发射了第一发混凝土破坏弹,弹头3000多公斤,射程达26公里。下午,又发射了一枚4000多公斤的榴弹,射程达47公里。希特勒对此庞然大物十分满意,恨不得跨上炮弹飞往他向往已久的莫斯科。

验收以后,巨炮以700万马克的高价被军方购买。虽然价格高昂,但绝对是物有所值。这家伙的炮管长达32米,在战斗状态下火炮全长达53米,高12米,全重1488吨。炮弹也大得惊人,其中标准榴弹丸重4.81吨,用于破坏混凝土掩蔽部的弹丸则重达7.1吨,内装200公斤炸药,它的威力足以击穿3公里以外厚度为850毫米的混凝土墙。

这样的庞然大物在装配、运输和射击试验时遇到极大困难。仅就运输而言,需要首先把各部件卸下来分别装车,运炮车与两层楼的楼房相当。整座大炮及所需的弹药需动用60节车皮。而且,由于炮身过宽,标准宽度的铁路无法运输,需要专门铺设特制的轨道。在试验弹道性能时,装弹机还不太完善,只好用一台起重机把4吨重的炮弹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辆轻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里。为了把火炮运送到试验场,特地设计了3辆构造特别的巨型运输列车。沿途的桥梁无法承受这样大的重量,列车只好绕过很长的弯路而行驶。到达阵地后,先用两台巨型起重机吊装底座,然后安装炮架、炮管和装弹机构,全部工作由一名少将指挥1400余人奋战3个星期才完成。为了预防苏军飞机轰炸,阵地四周部署了高炮部队和警戒飞机,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围10公里内日夜巡逻。一旦发现敌机轰炸,立即由化学兵施放烟幕掩护。参加指挥、操作、警卫的总人数达到4000人以上。

二战中德国的超级大炮,除了“多拉”之外,还有著名的卡尔臼炮。该炮口径为600毫米,也可换装11.5倍口径的540毫米炮管。大炮由重达124吨的车体承载,为了运输方便,德军有时将“卡尔”挂上两个特制火车头做铁路行进,最高时速只有10公里。因为它发射时震天动地的威力,卡尔臼炮也被称为“雷神之锤”。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快眼中文网】《金手指是深宫老嬷[红楼]》《万人嫌断情绝爱后》《妖魔乱世,我能模拟修仙》《无限旅游团》【侠客中文网】《灵能者不死于枪火》《寐姝色》《两界:我早晚成仙帝》《长生修仙:从福修开始

爱尚小说网【23xj.com】第一时间更新《二战史·内幕真相》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