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1 / 2】

《伟人的故事》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尚小说网23xj.com

陈毅

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字仲弘,四川乐至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参加留法学生爱国运动,被驱逐回国。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历任山东、华东、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jian)政委,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司令员、上海市市长、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兼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xian)。在“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biao)、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遭到严重迫害。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

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过活的“小少爷”。

陈毅于1901年8月26日出生在四川省乐至县复兴场。陈毅出生时,家道已经败落。陈毅童年时期,陈家经济状况还算可以,有房住,有衣穿,有钱供孩子们上学。

陈家有重教育的习惯。陈毅5岁时就开始了启蒙教育。父亲为他取名为“世俊”,意思是让他长大后成为经国济世的俊杰。童年的陈毅,从启蒙教育时起,就接受严格的教育。他每天天刚亮就要起床背书、练字。父亲规定,每天必须写大字50个、小字100个。童年时期,陈毅不仅早晨起得早,晚上睡得也很晚。晚上他就借着母亲做针线活的灯光,在一旁练字或读书。

陈毅性情活泼,爱好广泛。他不仅好学,而且对文艺和体育活动都感兴趣。当时农村的乐器只有二胡、笛子、箫(xiao)这些乐器。陈毅样样都想学。他精力旺盛,此外,他还喜欢游泳、下棋。

陈毅的外公黄福钦(qin)是个有钱的地主。花200两银子买到一个湖北省靠近四川的利川县建南司巡(xun)检职。这是一个比九品还低一些的小官,用术语称呼,叫“从九品”。利川县地处深山,黄福钦要去人地生疏的地方当官,有点孤单的感觉,也怕到外乡作官被人算计,于是,就想带一个有才能的亲戚当帮手。可是,他自己的儿子游手好闲游手好闲:懒散放荡,贪图安逸。不成器,一点正经事也干不了。无奈,他要求带上女婿(xu)陈昌礼,也就是陈毅的父亲。陈昌礼当时也没什么正当职业,就答应了岳父的要求。

1908年,陈昌礼要到湖北帮岳父做官了。临走时,他决定带聪明好学的陈毅一同去,这样,既可以随时教儿子学习,又可以解除一个人在外想念儿子的苦恼。

陈毅父子的到来,使害怕孤独的黄福钦很高兴。特别是陈毅,机灵活泼,聪明灵透,善解人意,很得长辈喜欢。所以,陈毅一到县衙(ya),黄福钦就让仆人教给他县衙的礼节,还让人们称呼陈毅为“少爷”,不准别人直呼陈毅的姓名。

黄福钦是个既要面子又想拉关系的人。为了广拉关系,他就利用外孙作引子。在不审(shen)案时,就领着外孙到处走一走,拜访一下有钱有势的人。为了联络感情,他就给自己的外孙认干亲。见到年轻一点的有钱人,他就让自己的外孙认人家为干爹、干娘;见了年龄和黄福钦差不多的人,就叫外孙认人家为干爷等——以这种方式来获得当地土豪和大户人家的支持。

陈毅的父亲陈昌礼是个接受了新文化影响的人。他对封建官场的习俗很反感。在帮助岳父做官的过程中,他没有忘记抓紧时间教育儿子,让他继续读书、写字,尽量少接近官场那些腐朽(xiu)没落的东西。

陈昌礼的思想与岳父的意识越来越不相融。后来,两个人闹翻了,陈昌礼就离开了利川。把陈毅暂时留在了利川。父亲走了,陈毅没人照顾了。黄福钦本来就是到这里过官瘾(yin)和捞好处的,怎么可能亲自照顾孩子呢?他不管陈毅的生活,也没有仆人照顾陈毅。所以,陈毅经常打赤脚,衣服有时也不整洁。外公只有在把外孙当工具时才喜欢陈毅,而外孙需要照顾时,他就有怨言了。这个倔(jue)强的孩子和外公闹起了别扭。黄福钦的气量很小。他不喜欢陈毅了,经常咒骂咒骂:用恶毒的话骂。他。来客人时,他就让陈毅躲开。

有一次上司来检查黄福钦挪(nuo)用官仓稻谷的问题时,黄福钦让身穿破衣烂鞋的陈毅躲到一边去,陈毅就是不躲藏,而是故意站在门口挡道的地方。这使黄福钦大为恼火。检查人员走后,他甚至要动手打自己的小外孙。而陈毅也不买外公的账,大闹着要回家。

当外出办事的父亲路过利川前来看儿子时,陈毅坚决要求父亲带他回家。这样,陈毅才结束了痛苦的寄人篱下的生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