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 / 2】

D

D—day

D日(D—day)是美军常用军事术语,和D日同样常用的另一个军语是H小时(H—hour)。这两个字母用来表示特定作战与行动的开始时间。这种表示有两个意义,第一是表示作战时间尚未确定,第二是表示行动计划高度保密(解放军常用的类似军语是基数:如两个基数炮弹、三个基数燃料。这里的基数可以是100发,也可以是500发,但具体是多少则由通讯各方事先约定,其好处是有利于保密)。

Dragunov狙击步枪

俄罗斯的AK系列步枪中的改良模式,把AK枪管加长,改护木等变成狙击枪。现在俄罗斯等不少东欧国家还在使用Dragunov。

该步枪射击移动目标时有明显效果,而且准确度高。它利用导气调节改变发射速度。这样可以提高射击的稳定性。一般用于中距离作战。

打击式扫雷器

打击式扫雷器是利用钢索或链杆把地雷击炸,从而达到开辟通路的目的。它扫雷宽度可达4米,扫雷速度1~2千米/小时。这种扫雷器的优点是旋转速度高,击炸地雷效果好;缺点是扫雷时,尘土飞扬,严重影响驾驶员视线。

与机械扫雷器相比,火箭爆破扫雷器开辟通路迅速,发射隐蔽,清除非耐爆地雷较彻底,因而得到广泛使用,成为各国的主要扫雷装置。火箭爆破扫雷器通常由火箭发动机、柔性直列装药、发射架、起爆引信和控制装置等组成,一般安装在车体后部。柔性直列装药由火箭拖带落入地雷场爆炸,利用爆轰波诱爆或炸毁地雷,开辟全通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沙俄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沙俄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沙俄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人失去了生命,2000万人受伤。

“第四代核武器”的限制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