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心积虑终成女皇
武则天当了皇后,就和李治一起处理政事。李治见她处理政事很好,自己又经常生病,便把政事都交给了武则天。
此时,仇视武则天的政敌以长孙无忌为首仍控制着朝廷,随时随地都会颠覆她。因此,武则天一当上皇后,便着手一一清除她的政敌,为其登上皇位开辟道路。
长孙无忌集团是武则天首先要清除的对象。显庆四年(659)春,武则天授意许敬宗编造朋党案,把长孙无忌牵扯了进去。长孙无忌被削官流放,许敬宗等同党逼令长孙无忌自杀。因受其牵连,长孙无忌集团或杀或流或贬,被彻底摧毁。
与此同时,李义府、许敬宗被擢为宰相,逐渐成为武则天的亲信。
高宗因不满武则天的专横牵制,于是与宰相上官仪密谋废后,上官仪马上赞同,并受命起草废后诏书。武则天布置在皇帝身边的亲信马上向武则天报告,武则天慌忙赶到皇帝身边,高宗见了武则天,好像矮了半截,把责任都推给了上官仪。武则天立即指使许敬宗诬构上官仪与废太子李忠图谋不轨,将上官仪及其子上官庭芝下狱处死。
上官仪被杀后,朝廷中再没有敢与武则天作对的了。从此,她的政治权力迅速膨胀起来。早在显庆五年(660),高宗就因病让武则天决百司奏事,几乎取代了皇帝权力。上官仪被诛后,武则天垂帘协助高宗理政,由于高宗软弱导致大权旁落。
武则天受命辅政,中心工作便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实力,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即是《姓氏录》的修订。贞观中,唐太宗命高士廉等依照官位定族姓的原则,修撰《氏族志》。但是《氏族志》并没有跳出魏晋以来的旧例。所列九等293姓中仍有许多官职很低的旧士族,特别是它把武姓家族排斥在外,这当然是武则天所不能容忍的。显庆四年(659),长孙无忌被贬出京城2个月,许敬宗、李义府等立刻奏请修订《姓氏录》,列后族武姓为第一等,其余按官品高下分为九等。这就彻底打破了氏族大姓排在首位的框框。
乾封元年(666),唐高宗决定封禅泰山,武则天充分利用这次机会,请求皇帝破例让她参加这次大规模的礼仪,从而取得了以皇后身份继皇帝之后升禅坛主持呈献的殊荣。封礼结束后,文武百官皆赐官加爵。这些受赐之臣均对武后感恩戴德。
武则天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用各种手段扩大自己对官僚阶层的影响,不断培植和更新拥戴自己的亲信,奠定了她一生成功的基础。隋以来,随着九品中正制逐渐失去魅力,到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发展起来,大批新成长起来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蜂拥进入官场,武则天作为他们的总代表,为他们打开了门路。这样,在唐高宗在世时,武则天便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一支有相当势力的亲信队伍,其核心是北门学士。北门学士是武则天以修撰为名召入宫中的文人学士,他们不仅进行修撰工作,而且依仗武后的权势,直接参预朝政,分割宰相的权力,从而成为控制外庭的重要力量。在此后的20多年里,武则天由皇后到临朝称制,进而逐步造成改唐为周的形势,这些文人学士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自显庆四、五年(559、660)武则天以皇后参政以来,通过上述提高武姓本家和在职群臣的社会地位、扩大亲信队伍、提出政治纲领等一系列工作,逐步发展了自己的实力,扩大了影响,充分体现出一个政治家的谋略。
武则天亲生的有4个儿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又名哲)、四子李旦(又名轮)。显庆元年(656),废太子李忠,立李弘为皇太子。李弘性情仁厚,谦虚谨让,深得父皇的厚爱和大臣的信赖。屡次实习朝政,表现出了良好的治国才能和品行。高宗身体越来越不支,便想着把皇位传给太子李弘。
这使武则天忧心忡忡,眼看着自己将要丧失辅政的权力,进而女皇的理想也将化为泡影。儿子对自己又很不顺从,屡次违背自己的旨意。武则天终于用药酒毒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皇太子李弘。
李弘的死,对体弱多病的唐高宗无疑是沉重打击。他感到再也没有精力为国事操劳了,便打算把宝座交给已咄咄逼人的皇后。但在朝臣的一致反对下逊位流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爱尚小说网【23xj.com】第一时间更新《中国历史名人之四》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