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民歌》
民间创作
南北朝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南北朝民歌》,从晋室南渡到隋代统一,270余年,南北形成对峙局面。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由于生产条件的悬殊,政治环境的差异,以及地理、风俗等各方面的不同,在文学上,也形成南北不同的色彩,这在民歌中反映得尤为明显。
首先从诗歌的题材方面来看,南朝民歌尽管数量多,但题材比较狭窄;北朝民歌虽然数量少,但题材相当广泛。现存南歌约有400多首,主要分为“吴声”和“西曲”两大类。在内容上几乎是清一色的情歌。而且所写的大多是以女子为第一人称。其中的男女私情,往往是“非礼”的关系,或是私相爱慕,或是萍水相逢,充满了对感情热烈而执著的追求。这些现象的出现,应是有其社会根源的。
江南自“永嘉之乱”后,中原人民大量南移,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沿江的许多城市,如建康、江陵、襄阳等,空前繁荣。而这些都市中,又聚集着大量的中小商人、手工业者、无业游民。他们家庭中的妇女,因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地位,对于礼教的观念较为淡薄,在男女爱情问题上也更为热烈、恣肆。而民歌中对此的表现,又恰恰迎合了当时腐败了的上层阶级的胃口,故得以广为流传并被大量保存。
现存的北朝民歌,只有60多首,内容却相当广泛,战争的频繁、生活的艰苦、民风土俗、北国的风光景物等等都有涉及。如那首著名的《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寥寥几笔,勾勒出北方草原雄浑苍茫的壮丽景象,这在南歌中是没有的。当然,最突出的是,北歌中出现了《木兰诗》这样一首堪与“汉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相提并论的优秀长篇叙事诗。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爱尚小说网【23xj.com】第一时间更新《中国古代名著导读》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