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6月15日。
中考前的一天。
沈笑夫一觉睡到上午十点多。
以前听过一个段子,说是某人有两大爱好,分动态和静态,静态就是睡觉,动态就是翻身。
当时还只是一笑而过,今日方知真有此事,不欺吾也!!!
班主任刘老师曾经说过:大考临近,一定要好好休息,放空自我,让心归零。
沈笑夫笑了笑,起床后发现,寝室只有自己一人。
昨天晚上,孙武术、刘灿烂、曾远明、杜佳法四个同学没有回寝室,是回家了还是去网吧或者其他什么地方了,不得而知。
昨晚住在宿舍的肖春林、刘伟明两个家伙,看样子起得比较早,已不见人影。是泡妞去了,还是找老乡玩去了?
鬼晓得!
也好,难得一个人清静清静。沈笑夫找出《汽车的故事》,翻开了一篇《安全带的历史》:
“安全带是汽车最常见的装置,它是驾驶者人身安全的一道防护网。
有数据表明,现代汽车所装备的三点式安全带减少了40%~50%的死亡、45%~55%的重伤以及10%的轻伤。这样来看,驾车、乘车时使用安全带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安全带究竟是个什么鬼?
安全带的历史,比汽车都要久远。
追溯至4000年前,希腊人就描述过将身体紧紧绑缚在舵上迎风而立的故事。
19世纪中期,英国航空之父乔治·凯琳(GeeCayley)首先研制出飞行员的安全带。
1885年,一个叫爱德华·卡拉汉的米国人,在纽约申请了米国首个、也是世界首个安全带的专利(专利号312085)。
不过,当时的安全带并非用于汽车,而是出现在马车上,为了防止乘客在颠簸的路面上从马车上甩出去。
因为此时,德国人卡尔·本茨(KarlFriedrichBenz),正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揣摩着他的汽油动力车。不久,这辆带发动机的三轮车,在1886年1月29日获得了世界第一项汽车发明专利。
1898年2月12日,一次车祸在英国发生,造成一位名叫亨利·林德菲尔德(HenryLindfield)的人丧生,这是世界上首位因车祸死亡的人。
此时人们才意识到,速度令人愉悦的同时,也能带来灾祸。为了把这种伤害降到最低,人们开始了各种尝试。
1902年,米国人沃尔特·贝克(WaltCharlesBaker)在纽约参加一场汽车竞赛时,使用两根皮带把自己和同伴查尔斯·丹杰牢牢地绑在了鱼雷牌′赛车上。
给他启发的,是自己年幼时使用的学步童车上,就有一根布条把他捆绑在童车里。
而就在那场比赛中,沃尔特·贝克的赛车出现了意外。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